防爆标志是指用于描述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温度组别、防爆型式以及所适用区域的标识。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气体环境中防爆标志里面各个字母的具体含义。
一、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防爆型式分类
爆炸性气体环境中,防爆标志中的防爆型式分为隔爆外壳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外壳型“p”、油浸型“o”、充砂型“q”、“n” 型、浇封型“m”、特殊型等。
·隔爆外壳型“d”
隔爆外壳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性能,主要是靠“隔爆外壳”来保证的。“隔爆外壳”允许进入内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外壳内发生燃烧爆炸,但是不允许爆炸传播出外壳,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 增安型“e”
增安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性能,主要是对电气设备采取一些结构措施和安全要求,进一步提高它们的安全可靠程度,从而使它不可能成为可燃性气体的点燃源。
· 本质安全型“i”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性能,主要是用限制电路能量的方法来实现防爆的。在这种电气设备中,即使电路发生短路、开路、绝缘击穿等故障引起的电气放电以及热效应等都不能引起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点燃。
· 正压外壳型“p”
正压外壳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性能,是靠对电气设备内充入具有一定压力的保护性气体,使它内部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元器件处于保护性气体之中,这样,这些元器件就不会发生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危险。
· 油浸型“o”
油浸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性能,是将电气设备内带电元器件浸入保护油中,避免这些元器件曝露在可燃性气体中来实现的。
· 充砂型“q”
充砂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性能,是将电气设备的电气元器件固定在设备外壳内的适当位置,并且用填充材料将这些元器件完全掩埋起来,防止它们点燃外部的可燃性气体空气混合物中来实现的。
· “n” 型
“n” 型防爆型式的保护方法十分庞杂,分类很细,这里不再赘述其各种类型的“防爆原理”。“n” 型电气设备总体是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工况和规定的异常情况下运行时不应该产生操作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即使产生了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在自身的保护措施作用下也不能够点燃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环境。
· 浇封型“m”
浇封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性能,是使用浇封化合物将被保护的电气元器件浇封起来,阻止这些元器件与周围的可燃性气体接触,从而避免它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环境。
· 特殊型
特殊型电气设备没有一个采取安全措施和安全要求的固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就会根据燃烧与爆炸的充分必要条件,提出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安全要求,对这样的“特殊”结构进行设计、制造,使它不能够成为可燃性气体的点燃源。
二、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使用环境分类
防爆性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Ⅱ类电气设备用于除煤矿瓦斯气体之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Ⅱ类电气设备再分类:
ⅡA类:代表性气体是丙烷。
ⅡB类:代表性气体是乙烯。
ⅡC类:代表性气体是氢气。
注: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标志ⅡC类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和ⅡB设备的使用条件。
Ⅲ类电气设备用于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
三、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组别分类
· Ⅰ类电气设备
最高表面温度不应超过:
—150℃,当电气设备表面可能堆积煤尘时;
—450℃,当电气设备表面不会堆积煤尘时(例如防粉尘外壳内部)。
· Ⅱ类电气设备
最高表面温度分组
温度组别 | 最高表面温度/℃ |
T1 | 450 |
T2 | 300 |
T3 | 200 |
T4 | 135 |
T5 | 100 |
T6 | 85 |
四、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保护级别分类
· Ⅰ类电气设备
Ma—具有“很高”的保护级别,设备在正常运行、出现预期故障或罕见故障,甚至在气体突然出现设备仍带电的情况下,均不可能成为点燃源。
Mb—具有“高”的保护级别,设备在正常运行或在气体突然出现和设备断电之间的时间内出现预期故障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点燃源。
· Ⅱ类电气设备
Ga—具有“很高”的保护级别,设备在正常运行、出现预期故障或罕见故障时不是点燃源。
Gb—具有“高”的保护级别,设备在正常运行或出现预期故障不是点燃源。
Gc—具有“一般”的保护级别,设备在正常运行中不是点燃源,也可采取一些附加保护措施,保证在点燃源预期经常出现的情况下,不会形成有效点燃。